为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坚定教师党员们的理想信念,将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2023年4月7日,九州体育娱乐(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师一行26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支部等联合实践)深入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大发渠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调研组抵达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放眼望去,村庄干净美丽,田里一片青绿,水稻田里蓄满了清水。
美丽的团结村风景
该村地处喀斯特山区,过去因为常年缺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后来时任草王坝村村长、村支书的黄大发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立志修渠引水。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引来了螺丝河清亮的水,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大发渠”,这是贵州绝壁上凿出的“红旗渠”!自此,草王坝村长期缺水的历史结束了,旱地变成了水稻田,乡亲们终于吃上了大米饭,解决了温饱问题。在通渠的1995年, 村支书黄大发带领下,草王坝村通了电,通了路。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又授予他“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18年3月1日,黄大发荣获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黄大发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参观黄大发的旧居所及荣誉墙
调研组到黄大发的旧居所参观学习,并拜访了这位老支书。现场他给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八十八岁的老人家语言质朴、思路清晰,他讲述了大发渠修建的过程及给当地带来的新变化,并介绍了村里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还谈到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强调了农村工作光解决温饱还不够,更要注重高质量发展,话语间,最让老师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反复强调的:“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埋头苦干、踏实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做忠诚干部、老实干部”,“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腰包鼓起来”。
老支书黄大发给大家上党课
讲授中,老人家那粗糙、长满老茧厚实的手捧起珍贵的“七一勋章”给老师们观看,大家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这枚勋章不仅是时代劳动楷模的象征,更是他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正如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颁奖词所写:“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黄大发的手与“七一勋章”
最后,他对老师们提出了期望与嘱托:“你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好好地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要爱护、关心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使我们的学生对党忠诚、埋头苦干、有信念、有规矩”,“要把他们培养成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老人家一席话铿锵有力,直抵人心,让在场的老师们掌声不断。
与黄大发合影留念
党课后,大家争相与老支书合影留念,都抢着去握一握这双厚实的、长满老茧、十指皲裂粗糙像钢锉一样的大手,这是一双代表着坚定信念与力量的最美的手!
“让我们都握一握这双最美的手”
听完老支书的教诲,调研组来到了大发陈列馆参观。大家重温着黄大发带领团结村修渠的事迹。在他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中,在建党百年之际被党中央授予的“七一勋章”格外醒目。
参观大发陈列馆
大家来到“大发渠”进行实地考察,在险峻的大山中,老师们看到了盘旋在大山悬崖绝壁上蜿蜒的水渠,清亮的泉水欢快地奔流,旁边就是万丈绝壁,走在边上,双腿发软!大家纷纷感叹: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修出这样的一条渠啊!南宋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这“活水源头”就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奋斗出来的!
开凿在悬崖绝壁上的大发渠与清亮的渠水
调研组又先后参观了苟坝展览馆、苟坝会议会址、花茂村、遵义会议会址,在参观中重温党的历史,在行走中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参观苟坝会议会址和展览馆
参观花茂村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老师们收获满满,既看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脱贫后的新变化,切实感受到了“大发渠”和黄老支书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又重温了我党的历史。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以黄大发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他的愚公精神、苦干精神、奉献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应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上,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通讯员:钟纯 潘海涛